1.初识项目研报

📢 投研手册共建招募中 我们正在组团打造一份超实用、还不无聊的研究手册📘

📩 发邮件到:zey9991@gmail.com 邮件标题写:【投研手册协作申请】+ 你的名字

✍️ 内容包括:想参与的方向、过往经验和每周可投入时间

🧠 你会收获什么?新朋友、写作技巧、项目视角、署名机会,还有可能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始!

研报(Research Report),也称“研究报告”,是一种系统性分析投资对象的文档,旨在帮助读者判断其内在价值、投资机会与潜在风险。

在加密领域,研报不仅是投资决策的依据,更是理解协议机制、行业趋势和项目商业逻辑的重要媒介。它连接了链上数据、金融逻辑与叙事判断,是 Web3 参与者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

一个成熟的研报,往往基于详实的数据与深入调研,从技术、市场、团队、财务等多个维度展开推演,最终形成结构清晰、逻辑自洽的判断框架。

对 Web3 创业者、研究员、开发者乃至普通用户来说,理解并具备撰写研报的能力,正逐渐成为一种“基础素养”。

我们为何从“项目研报”入手?

本课程第一部分聚焦“项目研报”与“深度报告”,原因主要有三点:

  1. 项目是行业的最小分析单元 学会研究一个项目,就拥有了观察行业的入口,也具备了“看穿故事”的能力。

  2. 深度报告是所有研报的训练底座 它锻炼的是信息筛选、结构搭建、逻辑推演与商业思维的综合能力。

  3. 项目研报具备极强的实操价值 无论你是做投研、做产品还是内容输出,项目分析能力都能直接迁移到你的实际工作中。

🔍 补充说明:宏观研报的逻辑与项目/行业研报不同,涉及经济周期、监管政策与资金流动等底层因素,我们将在后续模块中单独讲解。

常见研报类型概览

根据研报的不同维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它的分类方式:

▍按读者对象划分

  • 买方研报:由研究员或策略团队面向内部投资决策撰写,服务于基金、投资 DAO、机构 LP 或“撸毛”团队,强调实用性与前瞻性。

  • 卖方研报:由交易所、数据平台、券商等面向外部发布,用于市场教育、流动性引导与品牌传播,强调普适性与传播度。

▍按研究对象划分

  • 项目研报:以某个具体项目为核心,拆解其产品逻辑、盈利模式、指标数据、竞品格局与估值空间,是最基础也最常见的研报类型。

  • 行业研报:关注某一赛道或垂类(如 LRT、RWA、Memecoin、DA 平台等),从宏观格局、玩家分布、技术演进等维度做横向分析。

  • 宏观研报:着眼于加密市场的“大气候”,结合政策、资金、宏观经济与链上数据,判断行业整体走向与资本情绪。

▍按内容结构划分

  • 首次报告 / 深度报告:首次对某项目或主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信息密度高、框架完整,适用于建立认知闭环。

  • 跟踪报告: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更新项目进展,适用于路线图推进、融资变动、社区治理事件等。

  • 热点速览 / 观点速报:针对突发热点快速响应,注重观点输出与策略判断,帮助读者应对短期市场波动。

各类研报举例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研报的实际用途,我们按常见的分类维度——面向读者、研究对象与内容结构,列出部分典型案例,供参考与模仿。

▍按面向读者划分

▍按研究对象划分

▍按内容结构划分

为什么我们倾向于在项目研报中使用基本面分析?

两种主流资产分析方法

在撰写项目研报的过程中,研究员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这个资产是否值得投资”建立判断逻辑。无论是买方研报(为投资决策服务)还是卖方研报(为市场传达认知),其分析框架大多脱胎于经典的证券研究方法论,主要包括两条路径:

一、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 核心理念:资产的长期价格走势源于其内在价值,而非短期情绪波动。

  • 方法路径:从宏观环境、行业结构、项目竞争力、经济模型、代币机制、财务健康、团队背景等多角度切入,构建一个系统性的“估值判断”框架。

  • 典型问题:这个项目是否解决了真实问题?其模式是否可持续?代币是否真正锚定了业务价值?当前估值是否合理?

基本面分析更注重中长期视角,强调通过理性判断发掘“被低估的优质项目”,或识别潜藏的结构性风险。在加密资产这个充满噪音的市场中,它提供了一种穿越短期波动的思维锚点

二、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 核心理念:市场价格反映一切信息,而历史价格行为具有可重复性。

  • 方法路径:通过图表形态、成交量、技术指标(如 RSI、MACD、布林带等)来识别趋势、反转或关键支撑/阻力位。

  • 典型用途:在认同基本面逻辑的前提下优化入场时机;或在短周期交易中基于市场行为进行战术博弈。

技术分析更侧重“交易行为”本身,适用于高频交易、短线投机或事件驱动的策略,追求的是对情绪波动和短期节奏的把握。

📊 两者对比

维度

基本面分析

技术分析

核心理念

资产价格最终反映其内在价值。

资产价格由市场情绪和供需关系决定。

研究对象

资产的基本驱动因素,如财务数据、经济环境等。

资产的历史价格、交易量等市场数据。

工具方法

财务建模、行业比较、代币经济设计、估值分析

图表分析、技术指标(如RSI、MACD)、K线形态等。

时间周期

偏向中长期,适合寻找低估或高估的资产。

偏向短期,适合捕捉价格波动机会。

决策依据

“价值与价格的偏离”,寻找潜在的买入或卖出机会。

“价格走势的延续或反转”,依靠市场趋势做交易决策。

适用场景

价值投资、周期判断、资产筛选

节奏优化、交易决策、波段博弈

从“市场有效性假说”看加密资产的定价逻辑

市场总是理性的吗?

市场有效性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由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所有已知信息都会迅速且准确地反映在资产价格中,因此没有人能持续地战胜市场或获得超额收益。

根据市场对信息反应的程度,EMH 通常分为三种形态:

  1. 弱势有效市场(Weak Form Efficiency)

    在这种市场中,所有历史价格信息(如交易量、价格趋势)已被市场价格完全吸收。市场价格变动是随机的,无法通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价格走势。

    • 市场表现:市场价格波动是随机的,且任何关于市场的技术性预测都无法比随机选择更有效。

    • 实际例子:股票市场中的某些中小公司可能表现为弱势有效市场,短期内难以通过技术分析方法捕捉到价格波动,但通过基本面分析,仍然可以发现其内在价值和增长潜力。

  2. 半强势有效市场(Semi-Strong Form Efficiency)

    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中,所有公开信息(如公司公告、财报等)都会迅速被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公开信息的影响几乎立即反映在价格中。

    • 市场表现:公开信息的影响几乎立即反映到市场价格中,任何投资者都难以通过分析公开信息获得比市场平均水平更好的回报。

    • 实际例子:股票市场上的大型公司,如苹果、微软等,其公开的财报、新闻发布等信息几乎立即被市场消化,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价值相对较低。

  3. 强势有效市场(Strong Form Efficiency)

    在强势有效市场中,不仅公开信息,甚至内幕信息(如未公开的公司信息)也已被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信息完全透明,所有市场参与者平等。

    • 市场表现:市场价格永远是“正确的”,任何形式的分析(包括内幕消息)都无法战胜市场。

    • 实际例子:某些非常成熟且信息透明的市场,如某些发达国家的股市(例如美国股市的部分蓝筹股市场),理论上可以被视为强势有效市场。即使是拥有内幕消息的投资者,也无法通过这些信息获得超额回报。

在不同的有效性等级下,两种分析方法可能失效:

  • 弱势有效市场:技术分析失效,基本面分析有效。

  • 半强势有效市场强势有效市场:基本面分析失效。

那么,加密市场属于哪一类?

从“市场有效性假说”(EMH)的视角来看,我们认为当前的加密资产市场尚不满足“弱势有效市场”的基本标准,甚至可能处于一种结构性低效甚至无效率市场状态。

我们可以逐一对照三种有效市场类型的定义,来看加密市场的问题出在哪里:

1. ❌ 尚不具备“弱势有效市场”的特征

弱势有效市场:历史价格信息(如K线、交易量、趋势等)已被价格吸收,走势随机,技术分析无效。

加密市场反例表现:

  • 技术指标(如 MA、RSI、斐波那契回调)仍然对价格具有可预测性,许多交易者可基于情绪周期与资金流结构进行套利;

  • 叙事与社交传播仍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步被市场吸收,如 meme 热潮、空投预期常伴随明显滞后行情;

  • 说明历史走势与舆情仍未完全被反映,价格变化不符合“随机漫步”假设

2. ❌ 也不符合“半强势有效市场”标准

半强势有效市场:所有公开信息会被迅速、完整地反映到价格中,基本面分析无效。

加密市场反例表现:

  • 山寨币与初创项目中,许多基本信息(如团队背景、Token 分发、资金流向)披露不完整或严重滞后;

  • 项目更新信息往往散落在社交平台、AMA、Telegram 中,需研究者主动“爬梳”才能拼凑出真实情况

  • 许多所谓“公开信息”,其实只在小范围流通,市场整体未能有效识别;

  • 说明市场在机制上无法快速吸收并定价基本面数据,基本面研究反而更具优势。

3. ❌ 更远未达到“强势有效市场”的要求

强势有效市场:即便是内幕消息,也已被市场反映,市场参与者几乎无套利空间。

加密市场反例表现:

  • 多次链上交易表明内幕者提前布局项目代币、预知上币信息,如重大上线前大额买入;

  • KOL 影响力极高,甚至可直接操控某类资产走势(如 memecoin);

  • 涉嫌内部消息泄露的投机行为在链上频频出现,透明度不足;

  • 说明该市场仍受到人为操控与信息不对称影响,不具备高度公平性

小结:加密市场的有效性分类

市场类型
应有特征
加密市场表现

弱势有效市场

历史信息已反映,价格走势随机,技术分析无效

❌ 技术分析依然奏效,价格行为非随机

半强势有效市场

所有公开信息迅速反映,基本面研究难以超额获利

❌ 项目信息滞后、不透明,研究者可凭调研发现错配机会

强势有效市场

包括内幕消息在内的所有信息均已反映,市场绝对公平

❌ 明显存在内幕交易、操控行为,鲸鱼和KOL掌握信息优势

加密市场现实状态

信息不完全、不均衡、情绪驱动

✅ 更接近“非理性+无效率市场”

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将当前的加密市场视为:

加密资产并非处于传统意义上的“弱势有效市场”,而是一种结构性无效率市场,信息分布不对称、传播机制低效、情绪极易干扰定价。

在这种背景下,资产价格不仅“不总是”等于其内在价值,很多时候甚至严重错配。这恰恰为基本面分析提供了以下机会空间:

  • 识别被市场忽视、错杀或尚未被定价的项目;

  • 提前洞察潜在风险与结构性泡沫;

  • 在早期构建高质量投资逻辑,建立长期认知优势。

✅ 简言之:越是无效率的市场,越考验基本面认知的穿透力。

为什么我们更依赖基本面分析?

我们倾向于使用基本面分析的理由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

  1. 在非强势有效市场中,基本面分析具有相对优势

    • 若市场无效率: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均可能有效;

    • 若市场弱势有效:基本面分析仍然有效,而技术分析基本失效。

  2. 基本面分析为投资提供“兜底逻辑”

    • 在研报中,它不仅支持我们构建价值预期,更能成为抗击噪音的“底层思维”。

    • 它避免我们被短期价格波动牵着鼻子走,促使我们回到“这个项目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这一核心问题。

不过,实战中常有人两者结合:

  • 基本面分析用于筛选投资标的,识别“值得研究”的项目;

  • 技术分析用于优化买入、卖出的时间点与节奏。

行业观点:基本面视角如何在周期中带来优势?

Mint Ventures 研究合伙人 Alex XuMint to Be 第32期 中回顾其一轮投资经验时表示:

“这一轮周期中我做得比较正确的,是始终坚持基于基本面进行投资。2023 年坎昆升级后,我观察到以太坊的业务数据(如 Gas 使用量、活跃地址数)明显恶化,因此在早期将仓位从 ETH 转向比特币;对于基本面薄弱的山寨币,则几乎没有参与。”

他的经验说明:基本面不仅是发掘机会的工具,更是规避风险的“底线思维”。

当情绪驱动的市场躁动褪去,只有具备内在价值支撑的资产,才会穿越周期、实现长期回报。而在信息高度碎片化的加密市场,研报的基本任务也正是:帮助我们识别出这些“被错误定价的项目”,并用理性框架重建判断。

基本面分析适用于哪些投资策略?

如果你能熟练掌握基本面分析方法,并善于将其结构化呈现在研报中,不仅能在非理性市场中建立优势认知,还能借助此方法论与主流机构投资逻辑建立“对话通道”

事实上,许多传统金融中的对冲基金(Hedge Funds)与主动型资产管理机构,其核心投资策略也高度依赖基本面分析。尤其是在“套利驱动”或“相对价值”框架下,基本面不仅是定价锚,更是风险对冲的前提条件

以下是一些对冲基金广泛采用的基本面相关策略,在加密资产领域亦可借鉴:

🧠 1. 基本面多空策略(Fundamental Long/Short Strategy)

  • 策略核心:构建一个“价值错配”的组合结构——做多被低估的项目,同时做空被高估或基本面恶化的项目,以获取相对收益(Market Neutral 或 Alpha)。

  • 应用场景:在你对某类公链、DeFi 协议、Layer 2 赛道形成清晰的基本面判断后,可构建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多空组合。

  • 现实案例:许多加密资产专属对冲基金,如 Multicoin 等机构,均在牛市尾部和熊市早期阶段使用此策略来对冲下行风险。

📉 2. 基本面价值策略(Value Strategy)

  • 策略核心:识别“被市场短期低估”的优质项目,在价格尚未反映其真实内在价值前提前布局,等待价值回归。

  • 参考类比:类似于巴菲特在股票市场中的“价值投资”逻辑,以合理价格买入长期具备壁垒和护城河的资产。

  • 适用标的:基础设施类协议(如稳定币、预言机、流动性质押协议),其长期收益模型较为稳健,但短期常被情绪低估。

🚀 3. 基本面成长策略(Growth Strategy)

  • 策略核心:优先投资于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项目,即便当前估值不算便宜,也押注其未来在技术突破或市场扩张中的超额表现。

  • 适用场景:L2 Rollup、模块化区块链、RWA 等新叙事领域,能够找到“尚未被广泛关注但已显露增长迹象”的早期标的。

  • 关键能力:判断增长的真实性与可持续性,例如用户增长、链上数据提升、合作落地等指标的拆解与解读。

🧮 这些策略的共同基础是什么?

无论是哪一种策略,其背后都离不开:

对项目真实价值的认知力,以及对市场错误定价的判断力。

换句话说,基本面分析不仅是研报的内容工具,更是一种“资产定价视角”。

它使你能:

  • 识别出“被错杀”的资产,提前布局;

  • 发掘“被泡沫包裹”的项目,及时规避;

  • 构建“市场非理性中的相对理性决策”。

✍️ 写好研报,就是在训练投资逻辑

对于研究员来说,研报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是投资逻辑的推演场域。将你的基本面分析转化为结构清晰、观点有据的文本表达,相当于不断训练:

  • 如何识别价值?

  • 如何判断定价错误?

  • 如何用数据和逻辑讲清“为什么值得投资”?

你越能打磨好这些能力,就越接近专业投资者的思维方式。

本课总结

项目研报是连接认知与投资的桥梁,基本面分析是其核心方法

研报是一种系统性分析投资对象的工具,既服务于投资判断,也帮助我们理解项目、行业与市场背后的逻辑。在加密领域,研报承担着连接链上数据、金融模型与叙事预期的功能,是Web3参与者的重要认知手段。

本课聚焦“项目研报”,原因在于它是行业分析的起点、写作训练的基础、也是实操中最常用的一类形式。我们从三个维度(读者对象、研究对象、内容结构)梳理了研报的分类方式,并结合真实案例,帮助你建立初步的研报识别与模仿能力。

在分析方法方面,我们重点讲解了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差异,并指出在当前信息错配严重、市场情绪主导的背景下,项目研报更适合采用基本面视角。基本面不仅能挖掘机会,也能帮助我们构建“逆周期思维”,识别那些被错误定价的项目。

课后思考

  1. 研报类型辨识练习 本课介绍了研报的多种分类方式,包括买方与卖方、项目与行业、首次报告与跟踪报告等。请你回顾最近读到的一份加密市场相关研报或分析内容:

    • 它属于哪一类研报(从“面向读者”或“分析对象”角度判断)?你是如何识别出来的?

    • 如果要向他人推荐这篇研报,你认为它的亮点是什么?有什么内容可以借鉴?

  2. 市场有效性与研究策略 加密市场的有效性一直是争议话题,影响着研究者的方法选择。请结合你的观察思考:

    • 当前加密市场在“无效率 - 弱势有效 - 半强势有效 - 强势有效”的四级分类中,更接近哪一类?为何?

    • 在这样的市场中,哪些分析方法(如信息挖掘、链上行为分析、叙事跟踪)更容易帮助你发现价值洼地?

  3. “打败市场”是否可能? 有人说:“市场不可战胜”,也有人认为“信息不对称总会带来机会”。你怎么看?

    • 你是否认为投资者可以在加密市场中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

    • 如果可以,成功的关键更多来自于哪些因素?是信息优势、研究能力、技术判断,还是其他?

  4. 投资分析方法回顾 课中对比了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在研报写作中的角色。请你回顾自己的实践经历:

    • 在你平时做判断时,更倾向于哪一种分析方法?使用频率与效果如何?

    • 你认为两种方法分别更适用于加密资产的哪个阶段或场景?

  5. 初识研报写作方向 如果你计划开始撰写研报:

    • 你更想从哪种类型或哪类分析方法入手?为什么?

    • 本课中有哪些内容或案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你在未来的写作中借鉴?

内容声明

  1. AI 协助声明 本书部分内容由人工智能工具(如 ChatGPT)协助整理和润色,具体包括:内容草拟、语言优化、结构调整等。所有输出均经作者人工审校,力求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若您对 AI 参与创作有所顾虑,建议谨慎阅读与参考。

  2. 署名与许可协议 除特别说明外,本书由 Peyton 撰写,隶属于 LYS Lab 研究团队原创发布,收录于项目 Web3-research-handbook(Web3 投研手册)。全文采用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CC BY-NC-ND 4.0) 协议共享。

    您可以在不修改内容、仅用于非商业用途的前提下自由转载和分享本书,但必须注明原作者与来源严禁擅自改编、删改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作者及 LYS Lab 保留未来以其他方式授权或商用的全部权利。

    推荐署名格式示例:

    本文原载于《Web3-research-handbook(Web3 投研手册)》,由 Peyton 编写,隶属 LYS Lab,遵循 CC BY-NC-ND 4.0 协议发布。协议链接: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3. 免责声明 所有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或其他实务建议。如书中引用第三方数据或接口,请以其官方文档为准。

  4. 内测与阶段性观点声明 本书目前处于内容内测与试行发布阶段,其结构、章节安排与论述视角均为作者在特定时间点下的思考成果,不代表最终定稿。 作者将根据行业变化、读者反馈及研究进展,保留对本书整体内容进行大幅度修改、重写或重组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添加新章节、删除部分内容或调整行文风格。 本书的部分观点、方法论可能随着作者认知演进而变化,亦可能在未来版本中被修正、更新或彻底重构。敬请读者理解并持续关注最新版本。

最后更新于